
相传,汉文帝刘恒(公元前179--157) 年间,楚国刘氏在利辛(今安徽亳州)县城外刘家寨,开了一爿酿醋作坊,醋香飘数里,名声噪百里,百姓提到“醋”就想到刘氏。但因“醋”、“楚”音近,汉属国楚王刘戊闻之甚怒,堂堂大楚,民间竞有人敢与吾分庭,欲 派兵满门抄斩。汉文帝刘恒闻之,为防草菅人命,遣钦差查明,原来醋、楚音近,只是一场因谐音而闹出的误会,并无颠复朝廷之意。文帝传旨:国家不可没有楚等藩属国帮助治理,百姓也不可没有食醋佐料。醋者,民生之食也,味 香醇和,当存之。为彰显刘氏酝醋作坊,汉文帝圣旨,楚国仍以刘戊为尊,民间醋王作坊升格为皇室醋坊,直接以吾 皇刘恒冠名,御赐“刘恒记”。自此,“刘恒记”匾牌,蓬荜增辉,生意兴隆了几代人。
宋室南渡,建炎三年(公元1129)夏秋,源自楚国汉江流域鹗、湘、豫、鲁、徽、苏一带的刘氏祖先,为避金军战乱, 举家迁徙至江苏丹徒。当刘氏一族南下携带御赐“刘恒记”匾额,行船至芜湖皖江与青弋江交汇口的江面时,突遭龙卷 风,船只翻沉,“刘恒记”御匾沉入江中,但汉文帝御笔 “刘恒记”题词却被保存了2100余年。